窈兮冥兮其中有精那样的幽深昏暗其中却有精气王弼注云“窈、冥深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那样的幽深昏暗,其中却有精气。王弼注云:“窈、冥,深远之叹。深远不可得而见,然而万物由之,不可得见,以定其真。故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也。”窈,指幽深。冥,指昏暗不清。严灵峰云:“‘窈’,微不可见。‘冥’,深不可测。”(《老子章句新编》)吴澄云:“窈冥则昏昏昧全不见矣,此‘道’之‘无’也。”(《道德真经注》)精,精气。精气说为道家所发明。《管子·内业》:“精,气之极也。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指极其微小的物质。《庄子·秋水》:“夫精,小之微也。”即小而又小的原质。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精气清晰可知,真实而又可信。王弼注云:“信,信验也。物反窈冥,则真精之极得,万物之性定。故曰‘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也。”其精甚真,精气真实地存在。陈荣捷云:“就哲学而言,本章是全书里面最重要的一章,‘其精甚真’一语形成周敦颐(周濂溪,1017—1073)《太极图说》的骨干——以‘无极之真,二五之精’为中心——而周敦颐的著作奠定了全部新儒家形上学的根基。当然,新儒家的形上学的源头,可说更直接来自《周易》,然而《周易》中‘真’的概念与此篇所述,却极为相似。”(《老子之道》)信,真实。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从古到今,它的功用不变。王弼注云:“至真之极,不可得名,无名则是其名也。自古及今,无不由此而成,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也。”其名,指道的功用。蒋锡昌云:“此‘其’字为上文‘道’之代名词。名非空名,乃指其所以名之为道之功用而言。道名不去,犹言道之功用不绝。”(《老子校诂》)
以阅众甫:依靠它来认识万物的本始。帛书甲、乙本作“以顺众父”。北大汉简本作“以说(悦)众父”。王弼注云:“众甫,物之始也。以无名说万物始也。”阅,查验,认识。说,即“悦”,与“阅”音同而代。甫,本始。众甫,俞樾云:“按‘甫’与父通。‘众’,众父也。四十二章:‘我将以为教父。’河上公注:‘父,始也。’而此注亦曰:‘甫,始也。’然则‘众甫’即‘众父’矣。”(《老子平议》)张舜徽云:“《老子》所云‘众父’,以喻道也。言其为万事万物之本,故曰众父。以父喻道,犹以母喻道耳。”(《周秦道论发微·老子疏证》)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我怎能知晓万物本始的状态?就是依据于“道”。王弼注云:“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知万物之始于无哉,以此知之也。”
大德的行动,遵从于道。道的模样,模糊不清。虽然迷离恍惚,其中却有形象;尽管缥缈迷离,其中却有实物;那样的幽深昏暗,其中却有精气。这精气清晰可知,真实而又可信。从古到今,它的功用不变。依靠它来认识万物的本始。我怎能知晓万物本始的状态?就是依据于道。
二十二章
本章为老子的人生哲学,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提出一系列待人处事的原则。本章从“曲则全”始,又以“诚全而归之”终。从正、反两面论述观察事物应当顾及全面,看到正、反双方的相互依存关系。本章起始的“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应是引用古代的成语,从六个方面来阐明事物相互转化的道理,充满辩证的思想。继之以“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证明“圣人”以守道不争处世,所以“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老子》中有许多章写到辩证法的思想,既有我们先人在长期生活中所获得智慧的结晶,得以流传下来的部分,又有他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加以补充和增益的内容,这使得他的辩证思维内涵十分丰富。如果说二章中,老子重在提出相互对立与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的话,那么此章则侧重于矛盾转化问题,为他的以不争达到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理论作依据。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上,道家与儒、释的相关理论并无明显差别,但论述的方式则很不相同,儒、释两家都是从正面进行说教,而老子却采用逆向思维的形式,从反面提出问题,让人印象格外深刻。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 帆布鞋两边磨脚怎么办呢?[图]
- 虾子鱼出自苏州小鱼生下来就有鱼子新鲜时烹制而食比鱼干味美酱姜[图]
- 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图]
- 其言于东方何?见于旦也《解诂》“旦者日方出时宿不复见故言东方[图]
- 昭公三年昭公到黄河边去朝拜晋国晋平公谢绝让昭公回国鲁人深以为[图]
- 《元曲三百首》《黄帝内经》《三国志》《孙子兵法》《古文观止》[图]
- 从内容上分笔记小说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逸事小说两大类型志怪小说[图]
- 举贤第十赏罚第十一兵道第十二武韬 发启第十三文启第十四文伐第[图]
- 马谡在场刘备没说什么等到只剩诸葛亮一人时刘备说“马谡言过其实[图]
- 寒灯思旧事断雁也警愁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