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赡大义灭亲,深深感染了已经饿到虚脱的南唐将士,都是男人,横竖是个死!
而柴荣此时又来劝刘仁赡投降。其实劝不劝,寿州城都已经指日可下。苦苦撑了一年多,饥饿、作战以及斩子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刘仁赡再也站不起来了,卧床昏迷不醒。
城中唐军知道打不下去了,在寿州监军周廷构和营田副使孙羽的倡议下,城中高层以刘仁赡的名义给柴荣写了降表,这一天是三月十九日。两天后,柴荣以胜利者的身份,在寿州城下接受南唐军的投降。
柴荣终于近距离见到了让他为之心折的那位南唐名将。奄奄一息的刘仁赡是被周廷构派人放在床上,抬到柴荣面前的。柴荣对刘仁赡尽臣节非常感动,下诏褒奖刘仁赡:“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予之南伐,得尔为多。”而就在当天,刘仁赡溘然长逝于他苦守一年多的寿州城。
满城尽哀。李璟得到消息后,再也忍不住,号啕痛哭,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寿州的丢失,导致淮南无险可守,即使唐军依然可以与周军大打出手,但在战略上,唐军是非常被动的。柴荣带着周朝军界的精英们,几乎是沿着淮河一路扫荡,克濠州,攻楚州,歼灭南唐主力无数。而等到了显德五年(958年)的时候,李璟实在撑不下去了。为了保住江南半壁,李璟只能向柴荣屈膝服软。
李璟求和的条件不可谓不重:一、自去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向周朝称臣。二、割让淮南十四州入周。李璟为了讨好柴荣,甚至不惜男人的尊严,称比自己还小五岁的柴荣为“父”。
苦战三年,柴荣终于得到了他想得到的:州十四、县六十、户口二十二万六千五百七十四、人口百余万。
周朝拿下寿州,南唐事,已不可为矣!
英雄敌不过天意
——漫谈周世宗柴荣之军事、政治、佛教改革篇
柴荣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人们并不太清楚的是,柴荣其实还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世人皆知赵匡胤篡位后对唐末五代以来的弊病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矫正,实际上赵匡胤是在柴荣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敲敲补补的,甚至可以说,在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之间,完全可以加入开北宋兴隆之局面的周世宗变法。
这是一场真正的触及社会根底的整体性改革,影响所及,震古烁今。而柴荣完成这一切,只用了区区五年半的时间。
柴荣最先进行的改革领域,是事关帝国安危的军队。而这场深刻影响宋朝历史的军事改革,其发端就是高平之战时,周右军樊爱能、何徽临阵脱逃,险置柴荣于死地。
高平之战,柴荣在江湖上打出了自己的威名,但同时,他发现了军队的积弊,特别是骄兵之弊。柴荣深知如果不改革军队,将来还会出现第二个樊、何,继续把自己当大礼包送人。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地方藩镇的兵权,流芳千古。但实际上,早在五代初年,有识之士就意识到地方兵权的下放是导致连年战乱、兵大爷祸害民间的根本原因,废除地方兵权并不是赵匡胤的天才发明。河东军队仗着有功于李克用,到处扰民,有人劝李克用整治军队,李克用叹道:“此辈胆略过人,数十年从吾征伐,比年以来,国藏空竭,诸军之家卖马自给。今四方诸侯皆悬重赏以募勇士,吾若束之以法,急则弃吾,吾安能独保此乎!俟时开运泰,吾固自能处置矣。”而赵匡胤之所以能轻松地“杯酒释兵权”,其实就是赵匡胤处在了一个“时开运泰”的历史时期而已。换言之,是柴荣创造了赵匡胤可以轻松享受的“时开运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