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督管。
领:兼任。
诸葛亮最后一战
魏纪四,明帝青龙二年,春,二月,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遣使约吴同时大举。诸葛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司马懿引军渡渭,背水为垒拒之,谓诸将曰:“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亮果屯五丈原。雍州刺史郭淮言于懿曰:“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懿乃使淮屯北原。堑垒未成,汉兵大至,淮逆击却之。亮以前者数出,皆以运粮不继,使己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1军无私焉。
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1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1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1护军姜维谓亮曰14:“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1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1不问戎事1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1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1所啖食不至数升2”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亮病笃2汉主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2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复还。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2有所不尽,更来求决耳2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2”福谢:“前实失不谘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2”又问其次,亮不答。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2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2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偪2于是仪结陈而去3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3”懿案行亮之营垒处所3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3不及而还。
初,汉前军师魏延3勇猛过人,善养士卒。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3如韩信故事3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杨仪为人干敏3亮每出军,仪常规画分部3筹度粮谷3不稽思虑4斯须便了4军戎节度4取办于仪。延性矜高4当时皆避下之,唯仪不假借延4延以为至忿4有如水火。亮深惜二人之才,不忍有所偏废也。
亮病困,与仪及司马费祎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4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不从命,军便自发。亮卒,仪秘不发丧,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4便可将丧还葬,吾当自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之所部勒4作断后将乎?”自与祎共作行留部分4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50:“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5必不违命也。”祎出,奔马而去。延寻悔之,已不及矣。
延使人觇仪等5欲按亮成规5诸营相次引军还5延大怒,搀仪未发5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5汉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5琬、允咸保仪而疑延。仪等令槎山通道5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将军何平于前御延5平叱先登曰60:“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将马岱追斩之6遂夷延三族。蒋琬率宿卫诸营北行赴难6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还。始,延欲杀仪等,冀时论以己代诸葛辅政6故不降魏而南还击仪,实无反意也。
诸军还成都,大赦,谥诸葛亮曰忠武侯6初,亮表于汉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臣不别治生以长尺寸6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卒如其所言。
丞相长史张裔常称亮曰66:“公赏不遗远6罚不阿近6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6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70!”陈寿评曰71: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7约官职,从权制7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7虽雠必赏7犯治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7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7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7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79!
诸葛亮最后一仗也没有实现当年给刘备许下的宏愿,是他的终生遗憾。但在布置死后如何撤退上则井井有条。从整个历史看,南方的力量似乎从来没有战胜过北方的敌人,这可能因为北处高位,南处低位,所以中国人向来说北上、南下,不说北下、南上。中国文化认为君处北而面向南,臣处南而面向北,由此分出了上与下。
明帝:曹叡,魏文帝曹丕长子,青龙二年即公元二三四年。斜谷:山谷名,在陕西终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