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脩极于无穷,远(渝)[沦]于无涯;息耗减益,通于不訾;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包群生,而无好憎;泽及蚑蛲,而不求报;富赡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费;行而不可得穷极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击之无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焚之不然;淖溺流遁,错缪相纷,而不可靡散;利贯金石,强济天下;动溶无形之域,而翱翔忽区之上;邅回川谷之间,而滔腾大荒之野;有馀不足,与天地取与,授万物而无所前后。是故无所私而无所公,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无所左而无所右,蟠委错,与万物始终。是谓至德。夫水之所以能成其至德于天下者,以其淖溺润滑也。故老聃之言曰:“天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渝”:《道藏》本、《四库全书》本同。刘绩《补注》本作“沦”。《文子·道原篇》同。当正。沦,即沦没义。
耗:亏损。通“消”。《仓颉篇》:“耗,消也。” 訾:通“赀”,计算、计量。
蚑:虫行。《说文》:“蚑,行。” 蛲:微小之虫。
赡:富足。 既:尽。
淖溺:水性柔软的样子。 流遁:指流散。 错缪:错杂。
动溶:摇荡。《广雅·释诂一》王念孙疏证:“溶、搈、容并通。” 忽区:无形象之义。
邅回:徘徊之义。 大荒之野:特别荒远的地方。